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亦木一生的博客

静静地来,悄悄地走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种麦——田园稼穑系列(六)  

2013-09-27 17:29:15|  分类: 田园稼穑系列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        秋收后,那真是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,但农民们没有功夫抒发世事沧桑变化之幽情,他们要抓紧整地播种小麦,期盼明年的丰收。

     种麦有几道工序:犁地、耙地、耩地、轧地。

     先说犁地,农民们把农家肥和化肥拉到地里撒开撒匀,就开始犁地,一般要用两头牲口,因为犁地是力气活;也需要技术,一般是庄稼能手。刚分地那会儿,犁用的是流传了两千年的犁,犁铧锃光瓦亮。掌犁人把牲口套好,左右两条撇绳,一端系在牲口的笼头上,一端掌握在掌犁人手上,以便掌控方向,好让牲口掉头拐弯。一切就绪,掌犁人一扬长鞭,吆喝一声“驾”,牲口们自会奋蹄。

     地犁好后,要风吹日晒一下,好让表层的土松软,然后就是耙地了。耙地就是把土坷垃打碎,把地弄平整。那时用的耙恐怕也有两千多岁了吧。耙地也是力气加技术,在松土地里来回奔波是很累的。耙地一般也是用两头牲口,耙地人站在耙的两只梁上,手拿撇绳,扬起长鞭,开始耙地。所谓技术,就是耙地人的两只脚在耙上要轮番用力,这样耙的两头就会一前一后互相交替着往前走。耙齿留下的印记就像“S”形波浪纹,显得舒展大方。这样耙出的地才平整。耙好地就要刮地垄背了,在地头扯上粗绳,分好麦畦的距离,用脚在绳上踩出印记,用刮板按印记刮出垄背,一般三耧的宽度为一畦(两个垄背之间成一畦)。成畦为的是将来好浇水。

     耩地,就是播种,一般三个人做,一人负责牵牲口,一人掌耧,一人撒种。耧有三只中空地齿,走一趟就是三垄麦子。撒种人用的是种袋子,这袋子有碗口粗细,长约三尺,一端有口。撒种时,撒种人把袋子横担在肩头上,一只手笼着袋子口,控制流量,这是技术。一亩地一般用麦种二十多斤。耩地要防备噎耧,噎耧就是耧齿被土块或什么东西堵住,种子下不来,存在了耧腿里,所以每到地头,掌耧人就要看一看耧齿是否通透。

     耩好地,就要轧麦垄,可以用小推车或自行车沿着麦垄轧一遍,这是让麦种脚踏实地。也有用砘子的,砘子有三只石轮,与耧齿宽度一致,一般用牲口拉,人拉起来较为费劲。

     种完麦子,最好来一场小雨,麦种得到了滋润,可着劲儿的萌发。十多天后,麦苗就会悄悄地钻出来,嫩绿嫩绿的,一个月后,就是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麦田了。

     现在呀,我们这一带平原大都是机械耕作了。我写这篇记,是为祭奠我过去的劳动记忆,因为自己打下来的粮食吃起来才安心、香甜!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28)| 评论(8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